本帖最后由 guolvfenlitech8 于 2017-12-5 15:53 编辑
2017-12-05 环球过滤分离技术网
一、行业沿革与生命周期
通常,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过程便称为行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地,行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推广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滤清器是汽车的一个重要配件。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稳步持续发展,汽车配件业也随着发展起来,作为易耗品的汽车配件,滤清器市场需求量很大。总的来看,目前整个行业正处于成长期.
二、行业发展特点
1.产品特点
柴油滤清器不仅减少了柴油发动机因柴油质量问题引发的故障,并且在节油、延长柴油发动机使用寿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①使柴油发动机使用寿命延长;
②节约燃油;
③降低发动机的维修费用,维护时间。
柴油过滤器是内燃机用柴油的专用柴油净化设备,它能滤除柴油中90%以上的机械杂质、胶质、沥青质等,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柴油的清洁,提高发动机使用寿命。不洁净的柴油将导致发动机喷油系统及汽缸非正常磨损,使发动机功率下降、耗油量迅速增加,并大大降低发电机使用寿命。使用滤清器,能使使用毛毡式滤清净化器的发动机的过滤精度和效率大幅度提高,使进口优质的寿命延长数倍,节油效果明显。
2.市场竞争特点
滤清器市场激烈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售后市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滤清器属于汽车上的易损件,需要定期更换,因此在售后市场的销量非常大,这就直接导致了争夺售后市场的滤清器企业数量远远多于配套市场。第二,我国车用柴油滤清器行业厂家较多,而且规模普遍较小,大部分都是生产条件不完备、检测手段落后、规模较小的手工作坊式的汽车滤清器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都达不到配套的要求,因此只能角逐售后市场。企业的激烈竞争,使得在滤清器售后市场,品牌的集中度很低。
3.行业特点
滤清器在汽配行业属于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产品延长线、质量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品牌生命周期,为了最大限度地赢得市场,滤清器行业正在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优化生产时间、节约生产成本等千方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
三、行业产销规模
车用柴油滤清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包括滤清器在内的汽配行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车用柴油滤清器产量已达到4700多万只,除满足国内需求外,每年都有部分产品出口到国外。
四、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车用柴油滤清器企业较多,但其中多数属小型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和完善销售网络渠道的企业较少,主要企业有上海弗列加滤清器有限公司、上海曼·胡默尔滤清器有限公司、合肥威尔燃油系统有责任限公司、广西华原过滤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
从市场份额上看,自主品牌滤清器企业占有一定优势,但跨国公司开始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市场地位,几乎垄断了高端车用柴油滤清器的配套市场。当前,曼·胡默尔、弗列加等跨国滤清器公司都已在我国投资建厂。目前高性能的柴油滤清器(满足国三以上排放电控柴油发动机要求),包括水分离器和柴油精滤器,基本被国外公司垄断,如博世(BOSCH)、曼胡(Mann-Hummel)、帕克(Parker)、弗列加(Fleetgurad)等。
滤清器属于汽车上的易损件,需要定期更换。因此,售后市场滤清器的销量非常大。争夺售后市场的滤清器企业数量远远多于配套市场,多数主攻配套市场的滤清器企业都在汽配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车用柴油滤清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行业内没有形成垄断或近乎垄断的超大型企业。
五、行业技术现状
国Ⅳ标准的实施,也对滤清器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排放标准由国Ⅲ升级国Ⅳ,滤清器产品也要相应提高予以配合。比如燃油滤清器水分离效率和过滤精度及效率需要提高。在低温状态下,燃油应具有进油预热和集水融冰、燃油滤清器多级过滤功能等。对我国而言,不仅仅对燃油滤清器性能要求有质的突破,鉴于当前我国润滑油品质及空气质量等原因,匹配的机油滤清器和空气滤清器都要求有性能上的提高。目前,中资企业在设计水平、工艺、测试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国内已有一些企业生产满足国Ⅲ标准的滤清器,但对于满足国Ⅳ标准的滤清器,行业还未做好充分准备。
总的来看,我国车用柴油滤清器行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1)国内滤清器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国外一些著名滤清器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具备很强的自主开发能力,并且能够与主机厂同步开发,甚至能先期开发。
(2)我国滤清器生产设备、试验设备、过滤材料、试验材料、胶粘剂等相关工业相对落后,尤其是过滤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3)大多数滤清器企业规模较小,生产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低端产品产能过剩。
(4)目前国内滤清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髙水平技术工人十分短缺,难以满足行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严重制约了滤清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品质提高。
为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为改变企业分散、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滤清器行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政府引导下,通过联合、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大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