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5  环球过滤分离技术网    guolvfenlitech6 
 
 
1,    微滤MF是利用微滤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膜过程,在微滤膜两侧压力差作用下,原料液体(气体)中的尺寸小于膜孔的物质透过膜的微孔流到膜的下游侧,液体(气体)中大于膜孔的微粒被截留在膜孔的上游侧,从而实现溶液(气体)中悬浮粒子与溶剂(气体)的分离。 
 
  
 
膜的孔径大小与被截留物质的相对尺寸决定分离效果。 
 
  
 
由于被分离粒子的直径一般大于0.1μm,通常称为微滤,又称为精密过滤。 
 
  
 
  
 
料液浓度 
 
微滤过程中滤液中微粒的浓度可以是10-6   级,也可以是浓度是20%的浓浆液。 
 
  
 
运行压力 
 
  
 
可在0.01~0.2Mpa的跨膜压差下进行,其渗透量远大于反渗透和超滤。 
 
  
 
2,微滤膜的截留机理 
 
   2.1 筛分作用机理,膜的结构对分离起决定作用 
 
    
 
2.2 吸附截留作用  
 
   微粒膜通过表面物理或化学吸附作用,将尺寸小于其孔径的固体颗粒截留 
 
  
 
2.3 架桥作用 
 
   固体颗粒在膜的微孔入孔口处因架桥作用而被截留 
 
2.4 静电作用 
 
  为了分离悬浮液中的带点颗粒,可采用带相反电荷的微滤膜,就可以有孔径比被分离尺寸大许多的微滤膜进行,即可达到预期分离效果,又可增加通量。 
 
  
 
  
 
3.微滤特征 
 
3.1 过滤精度高,最大孔径与平均孔径之比,一般为3~4倍。 
 
  
 
3.2通量大 
 
  
 
3.3膜厚度小,吸附少,微滤膜的厚度一般只有:10~100μm 
 
  
 
3.4 微孔膜的结构及其表征 
 
  微滤膜的孔径一般为0.1~10μm之间。 
 
  
 
微滤膜按结构通常分为对称膜和非对称膜。 
 
  
 
对称膜的孔结构:毛细管状的通孔型孔,区孔状的网络型孔,狭缝型孔。 
 
  
 
非对称型膜是由细孔表皮层与大孔支撑层组成的复合结构;分为整体非对称微滤膜和组合非对称型微滤膜。 
 
  
 
4. 微滤膜的性能指标 
 
4.1 孔径及孔径分布 
 
  
 
4.2 孔隙率 
 
  
 
  
 
4.3微滤膜的厚度 
 
微滤膜的厚度通常采用0.01mm的螺旋千分尺测定,如三丰螺旋千分尺。 
 
  
 
5. 微滤膜的性能指标 
 
5.1 过滤速度(或水通量/透水量) 
 
J=V/At  
   
J:过滤速率或水通量,L/m2.min@70Kpa or L/m2.s @70Kpa 或者L/m2.min@10psi or L/m2.s@10psi;  
 V透过液的体积,L  
A膜的有效面积,m2;  
t透过时间,min or s or h;  
5.2 泡点值或泡压值  
   
5.3 过滤效率  
 标定微滤膜的过滤效率,通过计数原料液及透过液的颗粒数。  
η=(Nu-Nd)/Nu*100%  
η微滤膜的颗粒过滤效率  
Nu:原料液体中大于X的颗粒数;  
Nd:透过液体中大于X的颗粒数;  
微滤膜的过滤效率需要借助高精度的激光颗粒计数仪才能获取比较理想的测试数据。  
  来源于:环球过滤分离技术网       www.guolvfenlitech.com 
 |